效率成就品牌,诚信铸就未来

只有更好的服务,才有更多的用户

  • 粮食生产“量”增 更要“质”优

    发布时间:2016年10月12日
  •   **统计局12月4日发布公告,2014年**粮食总产量达到60709.9万吨(12142亿斤),比2013年增加516万吨(103.2亿斤),增长0.9%。我国粮食总产量实现“十一连增”。粮食产量“十一连增”,打破了农业“两丰一歉”的传统规律,为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这是在中国经济增速下行背景下取得的不俗成就,可喜可贺。

    欣喜之余还要看到,虽然产量不断提高,但与发达**相比,我国粮食生产仍然无法摆脱靠化肥农药和大水漫灌提高产量的粗放生产模式。目前,我国亩均化肥用量21.2公斤,是**平均水平的4.1倍,化肥平均利用率在30%左右,比发达**低20个百分点,粮食生产呈现出“大农、大水、大肥”的明显特征。

    化肥投入不少,利用率却连年走低,还容易造成土壤板结,导致耕地质量下降。目前我国耕地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仅为1.8%,比上世纪90年代初下降0.35个百分点。即便是东北**为肥沃的黑土地,其有机质含量也只有2.9%,比上世纪80年代降低了1个百分点。粗放的耕种模式,不仅透支地力和产能,还**易导致农田污染,引发农产品重金属超标等安全问题。

    我国粮食年产量已连续7年稳稳站在万亿斤大关之上,今后,在保证总量平稳的同时,更要注重粮食品质的提升,“量”增的同时更要做到“质”优。

    “质”优的一个关键,就是要更加关注粮食生产的质量效率,依靠良法良种,大力提高科技在粮食生产中的贡献率。发达**的经验显示,当一个**的人均GDP跨入8000至1万美元阶段,化肥和农药在粮食耕种过程中的投入将出现不增反减趋势。目前,我国正向这一阶段迈进,摒弃“大农、大水、大肥”,让科技成为粮食单产提升的主力**,显得非常重要。去年,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5.2%,与德国、英国、法国等的90%以上还存在明显差距,科技兴粮的提升空间还很充裕。

    “质”优**直观的体现,就是要更加注重农产品品质。随着我国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消费结构的转变,我国农产品供求关系逐步从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人们在满足温饱的基本需求之后,越来越关注“舌尖上的安全”、“舌尖上的美味”,不仅要吃饱吃好,还要吃得健康。面对这种需求变化,把农业生产从追求数量为主转向数量、质量并重,才能更好地服务群众,促进农业健康发展。

  • 企业信息
  • 状态:普通会员
  • 核实:        
  • IP属地:黑龙江
  • 联系方式
  • 联系人:服经理
  • 座机:---
  • 微信:---
  • 地址:黑龙江哈尔滨市松北区哈尔滨市松北区万宝大道3388号
友情链接: 豆类 稻谷 麦类 高粱、粟、黍 薯类 其他粮油作物 玉米 油菜籽